10月23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邀请到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崔岩双女士开展题为《自然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法律与税收专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税务专硕项目主任田发主持,现场参会师生50人左右。崔岩双围绕追征期与偷税认定、滞纳金的界定、包税条款的有效性、股权转让的退税争议、隐名代持的税务问题、不公允增资的税务定性、债务承担与应税所得计算、“合理价格”的认定八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田发主持
讲座中,崔岩双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对股权转让这一高发性、高风险的经济行为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深度剖析。她首先从宏观背景与监管趋势入手,提到几个重要变化,国家对自然人股权转让所得的税收监管日益强化,已成为税收征管的重点领域;由于交易复杂、规则明确性不足,股权转让引发的税务争议、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显著增多;为从源头管控税源,各地普遍推行“税务前置”机制,即完成税款缴纳或取得免税证明,是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前置程序。

崔岩双作报告
崔岩双借用各个实际案例,逐一详细地解读自然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法律与税收相关问题。她首先从税收征管的源头入手,详细解读了“追征期”的法律界定及其与“偷税”行为的认定标准,厘清了实践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边界。关于“滞纳金”与“包税条款”,她通过援引经典司法判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法律效力和适用边界,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清晰的实务判断指引。
随后,崔岩双女士聚焦于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复杂争议问题。针对“隐名代持”这一普遍现象,她深刻揭示了其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与税务隐患,强调了形式课税原则在税务实践中的优先性。在“不公允增资”和“债务承担”的税务定性问题上,她结合最新税收政策,精准分析了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应税所得计算方式,揭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税务规划空间与合规陷阱。最后,她就“合理价格”这一核心概念的认定标准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税收核定中,税务机关对于“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判断逻辑,为股权交易的合规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讲座现场
讲座尾声,田发对崔岩双进行了感谢,并指出崔岩双的分享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了学生对商事交易中法律与税收交叉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
供稿人:游易知
摄影:游易知
审核人:田发
供稿部门:税务专硕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