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走进公共管理系吴岩老师《公共政策分析》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1-06-10        浏览量:423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指导准则,通过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立、方案制定、执行、评估等进行深入学习,不仅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拥有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还能使其对于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其公共意识和发散性、批判性思维。

2021年6月8日上午,公共管理系吴岩老师开展了以公共政策调整为主题的公开课,时间约为45分钟,管理学院张峥副院长、公共管理系部分教师和2018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全体同学参与本次课程。本次公开课为公共管理系本科生必修课程《公共政策分析》的教学周课程,向学院内老师们直观展现了教学周内教师的授课质量与学生的听课状态。

吴岩老师在课中结合建国以来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案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方法带动学生探索关于公共政策调整的概念、原因、内容三大板块知识。

首先,吴岩老师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作为案例引入本次课程的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从建国初期的鼓励生育,到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二孩政策,再到现如今的三孩政策,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和动态性的调整过程。通过案例,学生对于公共政策调整的概念具有了初步的个人认识。

紧接着,吴岩老师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陈庆云、陈振明二位学者对于公共政策调整这一概念的不同定义,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对比二者界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归纳总结政策调整的综合性定义,即指决策主体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做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在本次公开课中,吴岩老师做到了在毫不脱离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紧扣案例,结合实际使学生对于知识点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谈及政策调整的系统性,吴老师回归人口生育政策案例,通过对于该政策的各项配套政策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政策实践融会贯通。

小组讨论和发言也是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吴岩老师注重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合作,力求让学生在和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中拓宽思维、培养沟通能力和分工协调能力,在课程开设初期便让学生组成小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每个小组已经进行过关于不同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汇报,学生在和组员的互动中提升了自我修养。本次课堂进行到中段,吴老师延续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方式,每个小组结合超星平台的案例介绍,对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推选代表进行总结,将政策调整的原因归纳为包括外部因素(问题、目标、环境)和内部(政策本身)两个部分。

课堂最后,吴岩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公共政策调整的四个内容,包括目标、方案、工具和主体。调整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要从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依旧是一个很好的相关案例,以主体为例,吴岩老师向大家阐述了从新中国初期到现如今的调整:从卫生部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再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便是关于政策主体方面的调整。

课堂期间,吴岩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青年教师成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现实案例与书本知识灵活结合,贯彻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到公共事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课堂提问

学生在线阅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