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建设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居民停车难题的“一剂良药”吗?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量:10

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停车更好找车位……如今,多层立体停车库陆续出现在一些城市居民区附近。这类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停车设施,能否破解城市车位紧张的难题?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是一种可实现多层停放的智能停车设施。”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交通系统工程系副教授李文翔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立体停车库就已经在我国起步。商业中心、医院、高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是立体停车库的主要集中地。”

近年来,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42亿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有96个。另一方面,停车设施总体供给不足,一些区域泊位缺口较大,加剧了城市尤其是老旧小区的停车矛盾。李文翔表示,“在城市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垂直设计的立体停车库可以使单位面积停车密度提升3—5倍,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

“我国很多老旧小区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车位规划,普遍存在停车空间紧缺的问题。停车乱、停车难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仲军也表示,“立体停车库是目前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老旧小区建立体车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垂直空间,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

李仲军介绍,截至2024年12月,建设机械式停车库的城市共881个,累计建设机械停车泊位985万个,分布在全国33个省份。“在2019年之前,立体停车库数量每年增长10%到20%。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方面,立体停车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停车难度大、安全性堪忧?立体停车库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立体停车库虽节约空间,它的使用体验和安全风险却让一些车主在选择上保持谨慎。河南袁女士表示,自己已经被小区的立体停车库“劝退”。某天早晨袁女士取车时,立体停车库的升降链条发生故障,自家车辆和升降板一起倾斜坠落,卡在了车库二层。她从早上八点等到下午三点,工作人员才把车“解救”下来。深圳王先生还曾经被保安误关进立体停车库,与车辆一同升上到十层楼的高度。

立体停车库安全性到底如何?李仲军表示,部分立体停车库因零部件老化、使用管理不当、维护保养不善,确实可能造成一些设备故障甚至事故。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我们累计建设了900多万个机械车位,每年报事故保险的很少,所占比例很小。”

在实际使用中,立体停车库停车难、存取慢等问题,让它被一些网友称为“最考验车技和耐心的地方”。王先生称:“立体停车库取车不太方便,车多的时候要排队,有时等十几分钟才能取出来。车库的车位更窄,对车的尺寸有限制。”李文翔介绍,目前我国多个地方立体停车库空置率超过50%。在有地面停车位的情况下,车主更倾向于路面停车,或仅停在立体停车库的一层。

为什么立体停车库的停车难度更大?李仲军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早期车库是以燃油车为标准设计的。而现在汽车尺寸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重20%左右。这导致在2010年之前建设的一些停车场,车位尺寸偏小、限高和限重偏低。”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也受限于特定空间和位置。若地下停车场的立柱间距较窄,车位尺寸在设计时就会被压缩,从而增加了停车的难度。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建设立体停车库是“一剂良药”吗?

尽管立体停车库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个别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难以解决的。“现在较为先进的垂直循环类、垂直升降类停车库,只需驾驶员把车开到类似于电梯的平台上,就可以实现车辆的垂直升降,停车位的宽度也相对较大。”李文翔介绍,“还有一些全自动立体停车库,采用更智慧的管理模式和搬运机器人,几乎不需要驾驶员或者工作人员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故障风险。这是停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同时,面对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和充电需求,现有的立体停车库也将成为良好的充电场所。“加强停车充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在停车位预留新能源车充电接口,同时扩大停车位的尺寸,提高载重能力。”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的问题,可以引进一些实时监控设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报警,并且提前制定应急方案来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增加新功能后,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费用会更高吗?李文翔认为,建设的综合成本确实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传统升降平移类车库,一个停车位的建设成本大概是1万元—2万元。如果是建设更先进的垂直循环类车库,成本可能上涨至4万元—5万元。此外,土地和运营维护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同时,立体停车的收费一般需低于路面停车才能吸引用户,这往往导致立体停车项目融资和盈利困难。

为了更好地运营立体停车库,李文翔建议,除依靠专项改造资金外,老旧小区可探索多元化的投资和运营模式,如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公私合营PPP运营模式,或者提供增值服务等,增强立体停车库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是否建立体停车库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小区的空间布局、居民需求、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一刀切”。“如果小区本身建有地下停车场等设施,或者能够扩展的空间非常有限,除了从增量的角度扩容停车位,更应该从存量的角度考虑,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停车位。”李文翔表示,“比如,老旧小区的停车需求,在下班后和夜晚有明显的高峰。”而小区周边的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不少停车位在夜间是闲置的。“可以利用停车需求的差异进行错峰停车、共享车位。”

“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重要补充手段,而非万能良药。”李文翔表示,一个城市或区域停车难的问题,不仅要靠建设立体停车库,更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停车专项规划,平衡好居民停车需求和供给,并与优化公共交通、推广共享出行、共享停车等其他措施相协同,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来源: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2025/03/13/ARTIx7hUixFc0URH36A4HYmx250313.shtml?spm=C94212.PBcxcvKgwUiO.EnpCcNJYGav0.4